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养老知识


发热老人护理常识及技术

作者:本站      发布时间:2022-07-09      浏览:376

43.6K

一、临床特点

发热是指各种原因通过内源性致热原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或体温调节中枢功能紊乱,使机体产热增多,散热减少,体温升高超过正常体温范围的最高值。发热是许多疾病的共同症状,老年人发热常见的原因有感染、恶性肿瘤、脑出血、中暑、急性心肌梗死、输液反应等。由于老年人的生理特点,其发热反应与青壮年不同。如老年人感染后,发热反应出现较慢,而且热度低,发热后退热较慢。由于老年人散热功能的减退,所以也有可能因热量蓄积发生高热。当老年人发生高热时,容易引起人们重视,而出现低热时,常常被忽略。被忽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老人由于反应迟钝,发生了低热往往自己无感觉;老人新陈代谢率降低,体内产热减少,所以老年人的正常体温就比年轻人低,假定老年人平时的基础体温在36.5度以下,而当低热时仅测得37度,很容易被当作没有发热;另外,多数人认为低热不会有严重问题存在,不需要积极寻求诊治。可事实并非如此,如青壮年患了肺炎,可能出现39度以上的发热,而老年人患了肺炎,有一半会表现为低热。所以对老年人的低热要格外引起重视。

二、护理评估

1.询问发热出现的时间,有无头痛、头晕、无力、食欲不振、口唇干裂、皮肤干燥、出汗增加、寒战(皮肤起鸡皮疙瘩)等征象。了解发热症状持续的时间及热退时的特点,发热期间有无咳嗽、寒战、昏迷等伴随症状。

2. 了解有无引起发热的疾病史,如各种病原微生物引起的感染性疾病、脑出血、急性心肌梗死、恶性肿瘤、中暑等。了解有无使用抗生素、肾上腺皮质激素、镇静剂、解热药等使体温热型变化的因素。

3. 评估老年人发热后的心理反应和情绪变化,如有无烦躁、焦虑。评估老年人及家属对发热知识掌握的程度,评估老年人对冷热天气的反应,同时考虑室内温度、居住环境、活动程度等影响体温调节的因素。

4. 护理体检时观察发热的程度、热期和热型,定时测量体温,绘制体温曲线。但由于老年人体温调节功能低下,皮肤温度受环境气温影响大,测体温时可测口腔或肛门体温。动态观察记录脉搏、呼吸、血压和意识状态。体温下降期时要记录 圆源24小时出、入液量,观察有无口渴、尿量减少、皮肤黏膜干燥及弹性降低、眼眶凹陷、狂躁等脱水症状和体征,皮肤有无发红、发青或苍白。注意有无扁桃体肿大、肺部?音、淋巴结肿大、心音改变、偏瘫等原发病的体征。

5. 血液检查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有无升高,血清酶有无动态改变,血清电解质有无异常。尿液检查有无白细胞、细菌。大便隐血检查有无持续阳性。心电图检查有无心肌梗死特征的心电图表现。胸片检查有无浸润阴影。CT检查有无肿块、淋巴结肿大阴影及脑出血病灶。

三、护理措施

1. 介绍有关发热方面的基本知识,使老年人及家属了解发热的原因、危险性、发热的症状、预防及处理方法等。

2. 每4个小时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一次,直至热退后72小时。重症病人随时监测。评估病人皮肤的颜色和温度,每日出入量,观察发热的早期表现如皮肤发红、头痛、食欲不振、意识混乱等。监测血常规、血电解质、心电图等检查指标。

3. 发热病人可有躁动不安、虚弱或其他情绪方面的不舒适,应安排安静的、室温在20 ~23度、、湿度在20% ~ 70% 的环境中休息,保持室内空气新鲜,通风良好,指导使用冷气或电扇。

4. 给予高蛋白、高热量、低脂、高维生素饮食。食欲不振者给予少量多餐流质饮食。热天时避免摄取含酒精或咖啡的食物,避免运动,穿淡色、质料通风的衣服以促进排汗。指导老人增加液体的补充,不可等到口渴时才喝水,除非有心脏病、肾脏疾病的限制,否则每天至少摄取2000ml的液体以预防脱水。

5. 给予口腔护理及眼睛护理,如给病人戴眼罩或减低室内亮度,如病人眼睛有分泌物,则需经常清洗。

6. 遵医嘱使用解热镇痛药及抗生素,观察药物效果及副作用。给予老年病人物理降温措施,如使用冰袋、冷湿毛巾敷于腋下和腹股沟处等。退热时及时更换汗湿的衣服,注意观察虚脱反应。

7. 积极治疗原发病,预防发热引起的并发症,观察有无脱水、电解质紊乱、注意力不集中、谵妄甚至痉挛征象,及时告诉医生处理。

8. 指导老年人及家属预防发热的方法,发热时避免运动,减少衣物,穿宽松、棉质的衣物。如发现有寒战、头痛、面色潮红、呼吸急促、皮肤发烫,及时就诊。

9. 社区卫生保健部门为发热老年人建立医疗档案,随访老年人病程,督促老年人定期门诊随访,为老年人和家属提供健康保健及医疗就诊信息。